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上半年富明证券,美国将迎来一场经济“定时炸弹”的集体引爆——超10万亿美元企业债和6万亿美元国债同时到期。
而这场危机的导火索,正是特朗普在2020年亲手埋下的。
降息还是通胀?
2020年疫情暴发后,特朗普为刺激经济,将利率压到接近零。
美国企业像捡到“免费贷款”一样疯狂借钱,短短一年内,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规模突破10万亿美元。
但这些钱没用来搞研发或扩产,反而被大量用于股票回购和高管分红,硬生生把美股泡沫吹上了天。
如今,这些债务的还款高峰期集中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。
如果美联储不降息,企业还不起钱,违约潮将横扫制造业和服务业,预计超百万个岗位一夜蒸发。
但降息又会加剧通胀,让普通人的面包、汽油和房租价格继续飙升。
特朗普正被逼到墙角:救企业还是保民生? 两头都是雷。
更讽刺的是富明证券,特朗普曾吹嘘美股大涨是他的“政绩王牌”,但如今这“王牌”全靠企业借债回购撑场。
一旦债务违约,股市泡沫破裂,他的支持率可能比美股跌得还快。
两党互撕,美元信用危了
美国政府的账本上,另一颗雷也在滴答作响。
到2024年底,国债总额已堆到36万亿美元,其中6万亿将在2025年6月到期。 但国会两党为了债务上限吵到翻脸,谁也不肯让步。
如果联邦政府真还不上钱,哪怕只是“技术性违约”,全球对美元的信任都可能崩盘。
2020年特朗普撒出去的3.6万亿美元抗疫资金,大部分进了大企业的口袋和股市,既没拉动实体经济增长,还加剧了贫富差距。
如今这些钱反倒成了“回旋镖”——政府没钱还债,只能砍掉医保、教育等公共服务,民众的怒火迟早烧回白宫。
历史上美国政府也闹过“关门危机”,但这次不一样。
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已经挡不住,从中国到沙特,各国都在狂抛美债。 若美元霸权松动,特朗普恐怕要成历史罪人。
老百姓的工资追不上面包价格富明证券
2025年初,美国超市里的牛肉价格比四年前涨了40%,汽油价格翻倍,房租更是连涨22个月。
美联储试图用加息摁住通胀,但这次的通胀“怪兽”根本不吃这一套——问题出在供应链断裂和能源短缺,加息只能让老百姓的房贷和车贷更还不起。
低收入群体已经扛不住了。
一位佛罗里达州的卡车司机抱怨:“我时薪涨了2美元,但加油费每月多花了300块。 ”
通胀让企业借钱成本飙升,还债压力雪上加霜,直接把特朗普逼进“死循环”。
特朗普曾自封“经济天才”,但现在的通胀恰恰是他2020年疯狂印钞的恶果。
当年他以为撒钱能买选票,如今却要用选票为撒钱买单。
特朗普的“自救三板斧”
面对这场连环爆雷的危机,特朗普开始疯狂“甩锅”。
他一边大骂美联储“不作为”,要求立刻降息;另一边在社交媒体上煽动民粹,把通胀归咎于“中国供应链”和“拜登旧政策”。
但这招未必管用。
企业债违约直接冲击红脖子们的饭碗,国债危机动摇华尔街金主的信心,通胀更是得罪了所有去超市买菜的人。
特朗普的“死忠粉”再铁,也架不住钱包缩水的现实。
更危险的是,国际盟友早已看透美国的虚弱。
欧盟悄悄推进欧元结算,中东土豪转向人民币石油交易,连日本都在减持美债。 特朗普若还想用“美国优先”的老套路恐吓世界,怕是连听众都没了。
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
从企业债到国债,从通胀到选举,特朗普的每一个“救命选项”都在加速危机。
降息救企业? 通胀会吃掉选票;维持高利率? 失业率会掀翻他的基本盘。
这场经济风暴的每个环节,都刻着“特朗普制造”的标签。
当年他靠撒钱造出的繁荣幻象,如今正变成勒住脖子的债务绞索。
而绞索的另一端富明证券,拴着的不只是特朗普的政治生命,还有整个美国经济的信誉。
指南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